“学习型组织” 最初的构想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佛睿斯特40年代发明了随机存取记忆体(RAM),而使电脑走上高速发展时代。50年代他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管理学的新课题。1956年,佛睿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所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取得了惊人的发现。从此他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资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
他研究起伏变化的形态从而开发了系统动力学。佛睿斯特觉察到系统动力学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性。原来人类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处在这种动态系统中,只是思考的方式与工具不当,以致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动态性复杂问题时,人类常有“学习智障”。“学习型组织”最初是他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中提出的。他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资讯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
就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而言,目前国际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学习型组织是以P.M.Senge为首的“美国组织学习学会(SOL)”及其发展的“国际组织学习网络组织” 。
1991年,为了培养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中心(The Center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中心建立的最初目的是通过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来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在几年之内,中心迅速发展。到了1995年,有19个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包括艾默科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克莱斯勒汽车集团、联邦快递、福特汽车公司、惠普、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特尔公司、朗讯技术公司、太平洋贝尔、壳牌石油公司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他们在整个团队中充分挖掘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创建了学习型组织的基础设施,改变了领导阶层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并且在内部成立了学习委员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司中的上千名员工都参与了学习型组织的实验。他们渐渐发现这种形式多样的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和行动与现有的任何组织都不相符。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建立关于学习的任何理论和模式。实际上,随着实验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和更大的进步,这种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需要不断完善、提高适应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最富活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思想境界、工作心态、工作观转变的过程。与传统组织追求目标效率存在一定区别,研究解决问题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观念。在学习型组织中全体成员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参与发展决策,每个人投入到研究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工作中,使组织能够不断地涌入活力。
90年代中期前后学习型组织传入国内。2001年5月15日,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其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典型实践,如宝钢等;学习型组织在国内受到了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等的广泛关注,相关精神也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决议等文件;2003年底由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资委、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起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活动,使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实践进一步走向深入,导入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组织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实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紧迫性。
在社会转型、管理跨越和中华民族面临又一次巨大腾飞的关键时期,各类组织和机构都渴望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管理提升、竞争力提升、创新创效力提升。
同时,各类组织尚需理清一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问题:
1、学习型组织为什么会成为各界公认的“21世纪企业管理的最佳模式”?
2、如何才能真正实效地导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
3、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4、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具有哪些实际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手段?
5、如何有效规避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
6、如何区分有学习的组织与学习型组织建设。
7、如何通过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价,实现组织的持续改进、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来源《责任落地路线图》 王蠡,由“明德经纶大学”整理编辑,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