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工作表面化的问题亟待解决
表现:以传统定义理解“学习型”,理解为教育培训理论,安排为阶段性活动,不会使用创建工具与技术。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无非就是提高个人的学历层次、多读几本好书、多考几本上岗证、多掌握几门手艺等,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仅仅看作是个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培训,而不是将创建视为一项管理体系和管理艺术、管理方法。
2、全面融入管理的渠道亟待进一步疏通
表现:创建工作形式主义,专注人才队伍培养,学习工作两张皮。没有全员参与,没有全面融入管理变革。有的认为:“基层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以经营管理为中心,学习型组织创建是虚而不实的东西”。 有的以工作忙任务重推托。存在把创建看成是“额外负担”,采取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的办法应付;有的脱离中心工作和日常工作,另搞一套创建活动。有的沉醉在过去成功经验的陷井里。认为只要有了必要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做不做关系不大,所以对创建工作提不起兴趣。
3、协调指导力度亟待进一步增强
表现:理论宣传推介不够,典型示范不够深入,扶持利度弱。今天组织大家到认为优秀的企业学习,明天回来大范围地开会传达,后天在企业内全面实施,再后天学来的经验销声匿迹。
4、夯实基础管理,认清国情、企情的思想亟待提升
表现:盲目借鉴外来理论,不顾国情、企情,不能真正认清自己管理基础,把别人的经验及方法当成法宝,当成了不变的模式,甚至当成了圣经,而不去关注别人是在什么样的管理基础上取得成功的,不去关注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了什么样的旅程付出了多少代价,不去关注别人为了今天的成功付出了多少年的心血,不去关注别人所做的基础管理的过程。
5、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制度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表现: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完善制度不够。创建保障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需要完善。创建考核体系:能力素质、考核评估、创建成果奖励不足。有的创建单位,开了几次会议,造了一些声势,但却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搞了一阵子活动,由于学习动力不足无法见到明显成效;有的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的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心里也有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干。
小故事
从麻雀与红襟鸟的差异,看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习
说来是个有趣的现象。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英国牛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用盖子也不用封口,因此,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锡箔纸封起来,防止鸟儿偷食。没想到,20年后,麻雀们都学会了用嘴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继续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而同样是20年,红襟鸟却只有少数几只学会这种方法,而大多数只好望瓶兴叹,自然也就没有免费的早餐。
这种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兴趣,他们对这两种鸟儿进行研究,从解剖的结果来看,它们的生理结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这两种鸟儿在进化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来,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麻雀是群居的鸟类,在年幼的时期,就已习惯与同类和平相处,常常一起行动,当某只麻雀发现了啄破锡箔纸的技巧,通过组织学习,交流共享,麻雀们都可以学会这种方法。而红襟鸟则喜欢独居,它们圈地为主,是排它性较强的鸟类,势力范围是不允许其它雄鸟进入,沟通仅限于求偶和对于侵犯者的驱逐。所以,就算有一只红襟鸟知道了锡箔纸可以啄破的秘密,因为不会交流,其它的鸟当然无法知晓。
这则近似寓言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物种进化来说,生存需要集体交流和行动,这样,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有了新的技能,才可以真正地发扬光大,传送给其它成员,成功增强了族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使物种生生不息。尽管二者同属鸟类,但和谐相处的麻雀,比起互相敌视的红襟鸟,更能学习互助,进化程度更高。由此可见,在一个组织之内,如果竞争过于激烈,互相敌视,缺乏交流沟通的条件和氛围,是无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来源《责任落地路线图》 王蠡,由“明德经纶大学”整理编辑,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